\
【投資心法】李超人與股神巴菲特:細水長流\
\
香港首富李嘉誠上週最後一次以主席身份主持長和集團股東大會。幾百名投資者出席此次會議一睹李超人最後風采。\
\
在他六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,李嘉誠建立了一個橫跨房地產、公用事業、電訊、零售甚至飛機租賃與生物科技的商業王國。他非凡的待人接物、談判藝術以
及交易技巧一向為人津津樂道。不少人反而有時忽略了李超人實際為股東創造了多少投資回報。\
\
自長和集團於1972年上市至今,集團股票增值達到5000倍(包含股息再投資),相當於過去46年內長和集團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0.3%。\
\
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自1965年接掌波克夏公司以來,為其創造了20.9% 的複合年均增長率。雖然兩者分別為其公司創造的增長率結果十分相近,但是些微的時間差距加上複利的魔法使得股神巴菲特略佔上風,波克夏公司自1965年來,為其股東創造了24000倍的回報。\
\
在投資上,他們兩者擁有許多相似的觀點。巴菲特強調 「安全邊際」的投資概念,李嘉誠則警告投資首先要考慮「失敗的風險」。巴菲特提出以「經濟護城河(一間公司所具備的兢爭優勢)」作為擇股指標;與此相應,李嘉誠投資則重視一間公司可預見的「經常性收入」。\
\
雖然他們皆警告投資者要避免債務;然而他們也都意識到財務槓桿的價值,並且皆曾運用此工具直接或間接地增加額外收益。\
\
巴菲特偉大的成功故事來自於他對於保險公司的投資。藉由「浮存金」—即客戶繳給保險公司的保費—巴菲特免息持有他人的金錢作為投資基金。\
\
另一方面,李嘉誠則於1980年代正值回歸前英國公司退出香港市場之際,佈局香港公用事業。1985年,李嘉誠自英資香港置地控股公司購得香港電燈有限公司控股權。在收購之後,他將此筆可觀且穩定的現金流放入銀行,並用此籌得低利率資金以建立他的商業王國。李嘉誠與巴菲特都有一個共同特殊才能,那就是尋求低成本的資金來源。\
\
巴菲特也意識到公用事業的優惠投資環境,因此於1999年收購MidAmerican 能源公司。\
\
然而,是什麼原因令李嘉誠對保險業望之卻步?其中一種解釋是,相較於美國或者全球市場,香港的保險業市場規模太小了。例如:在1990年代,香港整個地區的總保費市場規模小於10億美元,並且當時香港法規將浮存金適用範圍只限於債券市場。然而在巴菲特的故鄉,內布拉斯加州,則允許大多數的股權投資。\
\
如今,李嘉誠已年屆90,而巴菲特也接近88歲。他們分別被視為東方與西方的成功代表。他們還有一個共通的特徵:都領取很少的報酬。巴菲特領取十萬美元的薪酬,而李嘉誠甚至一年只領取650美元。\
\
他們兩人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:做足功課,放長雙眼,槓桿作用將會給你甜美的回報。撰文/Ronald.W Chan\
\
#李嘉誠 #巴菲特 #投資心法 #細水長流 #成功的祕訣 #做足功課 #放長雙眼 #槓桿作用 #李超人 #股神 #彭博社 Bloomberg 彭博商業周刊 / 中文版\